【感官遊戲-視覺】紅、黃 、藍 變變變!
視覺是孩子認識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可以透過視覺感知到環境的「美」,有研究顯示幼兒最愛的四個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綠,但生活中除了這些鮮豔的基本色外,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多看看、多接觸不一樣的多元色彩,透過生活環境或是大自然的顏色,激發孩子對於色彩的敏感度。

暖身活動:顏色大找碴
- 準備材料-讓孩子在紙卡塗上紅、黃、藍,做成顏色卡
【可根據孩子對顏色的認知發展程度加入:橘、綠、紫、黑、白、灰...】 - 初階:在桌面上擺出顏色卡,請孩子拿取家中與顏色卡相同顏色的物件放置在顏色卡旁邊,全部完成後請孩子將物件歸位。
- 進階:每種顏色的圖卡各三張,在五分鐘內將不同顏色的色卡放在家中有相同顏色的物品或家具上(例如:將紅色的圖卡放在紅色的碗中、將藍色的圖卡放在藍色的外套口袋...),若要增加挑戰性大人也可以加入遊戲,和孩子比一比誰可以最快放完一組顏色卡,完成後將圖卡收回。

感官遊戲:紅、黃 、藍 變變變!
- 材料:
- 瓦楞紙框(或廢棄紙箱、厚紙板)
- 紅、黃、藍玻璃紙各*1
- 剪刀
- 雙面膠
- 教具製作
- 印製並剪下模板,並剪下斜線處,保留白色部分外框
- 沿模板外框畫在厚紙板上並剪下(總共要三個邊框)
- 將玻璃紙黏貼在邊框上
- 自製三色透光版完成!
- 遊戲方法
- 可事先準備黑白書或是線條的圖卡
- 進行三階段教學孩子進行指物命名(命名-辨別-說出)
【詳細方法請見《三步驟讓孩子認識新詞語》以及示範影片】 - 讓孩子試著將三色透光版放在圖案上觀察顏色
- 成人可以挑戰孩子,讓孩子試著變出橘色、紫色、綠色、黑色
- 還可以讓孩子用三色透光版看看家中物件或是窗外變成甚麼顏色呢?





《三步驟讓孩子認識新詞語-三階段教學法》
成人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扮演示範的角色,日常生活中成人會透過指認物件告訴孩子物件的名稱,指物命名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字彙量,透過三階段教學的模式可以幫助孩子更有效率地進行指物命名的學習,運用實體的物件、清楚的語言,以及循序漸進的步驟,能幫助成人驗證孩子是否清楚物件的名稱。
- 三階段教學大揭密
三階段教學:命名-辨別-發音
命名(建立物體與名稱的關係):成人用手指的物件這是黃色、這是藍色、這是紅色
辨別(確認幼兒是否認識物體名稱):請問紅色是哪個、請問藍色是哪個、請問黃色是哪個
【如果要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將指令改為:「請把紅色的放到桌子下面」】
發音(幼兒說出所指物體的名稱):(指著黃色)請問這是甚麼顏色?、(指著藍色)請問這是甚麼顏色?、(指著黃色)請問這是甚麼顏色?
- 三階段教學應用小撇步
1. 在三階段教學中,一次大約3~5個物件為佳,且成人語句簡單且完整,不需要做過多的贅述。
2. 如果孩子在中間出了差錯,請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再試一次。」,然後回到上個階段。
3.對於孩子較不熟悉的物件,在辨別及發音的階段提問順序可以為上一階段的反敘,因為越近期的孩子印象會越清楚,如此一來可以幫助寶寶建立成功的經驗;當成人確定孩子已經認識所有物件,可以在辨別及發音的階段將物件順序打亂讓孩子挑戰。
- 命名能力源自於孩子的生活經驗
三階段教學的模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幫助成人「驗證」孩子對於物件名稱的了解,孩子對於物件的認知還是主要源自於生活中的經驗,當成人發現孩子對於某些物件無法完成指物命名,請不要不斷重複要求孩子完成指物命名,可以先思考該物件是否非孩子生活所及?(物件不存在於孩子的生活經驗中)或是該詞語的發音是否超出孩子現階段的口語表達能力?思考以上問題後成人可以去蒐集能提供相關經驗的活動或是繪本,能夠更直接的接觸真實物件,並透過感官體驗,當孩子接收到足夠的訊息及刺激,指物命名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例如:散步時,指著看到的紫色花說:「這是紫色的花」,將正確的名稱告訴孩子;形容詞的認知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實際的體驗,像是冷、熱(可以讓寶寶觸碰冷水)。
- 外部連結補充:
嬰兒與母親《跟小小孩說話8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