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遊戲-聽覺】聲音瓶對對碰
0~6歲的幼兒幼兒(幾歲到幾歲)屬於幼兒的敏感期,其中1-3歲對秩序更為敏感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於生活中的作息有固定的順序,東西也會放在固定的位置,這正是幼兒正在建立對周遭環境秩序的行為展現,當事務脫離孩子的秩序孩子會感到失望甚至會焦躁不安,在操作遊戲的過程中,成人示範時也要具有秩序性(有邏輯的按照步驟進行)及一致性(每次示範的步驟一致)。
- 結合活動:歌謠《聲音接力賽》 、繪本上誼文化 -《點點玩聲音》、
- 暖身活動:氣球玩聲音
- 感官遊戲:聲音瓶對對碰
- 親職秘方:《別成為差不多爸媽,打造一個秩序的家》
暖身活動-氣球玩聲音
- 準備材料-各種豆類、氣球、打氣筒
- 初階-在氣球中放入一把綠豆,將氣球充氣後綁緊,讓孩子搖晃氣球聽聽看綠豆在氣球內搖晃的聲音,像甚麼聲音呢?(轟隆轟隆的像打雷的聲音)。
- 進階-一樣的的豆子放到不同材質的容器內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可以讓孩子試試用不同的容器會有怎麼樣的效果。

感官遊戲
- 材料:
- 填充物-綠豆、沙子、米粒、小石頭、亮片、鹽巴...
- 不透明有蓋瓶子*6~10
(玻璃材質瓶子效果佳,透明罐可用透明紙膠帶貼住瓶身
步驟:
- 初階-年齡較小或初次操作的孩子可以讓孩子自行摸索及配對。
- 進階-成人示範用有條理的方式將聲音瓶進行配對,方法如下:
- 將一種填充物分為等量的兩份放入聲音瓶中並密封
【孩子的聽覺很敏銳,要精準地讓兩個瓶子內的填充物達到等量】 - 將所有聲音瓶整齊的排成一列
- 拿起前兩個瓶子搖晃聆聽瓶子的聲音
- 若聲音不同,將右手的瓶子放到旁邊並下一個瓶子,左手的瓶子不換
【訣竅:一手拿著的聲音瓶瓶子不換,直到找到相同的聲音】 - 找到相同聲音的聲音瓶後將瓶子放在旁邊,並將剩餘的瓶子排成一列
- 反覆重複1~4步驟,直到全部的聲音瓶配對完成
- 當孩子完成配對後,可讓孩子透過平底查看配對後的填充物是否相同
- 成人可以在孩子完成後跟孩子介紹不同的填充物
親職秘方:《別成為差不多爸媽,打造一個秩序的家》
在此聲音瓶的遊戲,中所有填料的數量都必須非常精準,大顆粒填充物,兩個聲音瓶的數量要相等;粉末狀或是細小顆粒填充物,可以用秤重的方式讓兩個聲音瓶內的填充物等重,或許成人會覺得「差不多就好」,保持生活中的感官學習可以讓孩子更為穩定 。
- 生活中的秩序感
敏感期的孩子對於生活周遭的微小誤差也相當敏銳的能夠感知到,有時成人可以觀察到,尤其是2~4歲的孩子會執著於將某樣物品放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這就是孩子對於生活秩序感的展現,良好的秩序感會讓孩子感到有安全感,也可以透過秩序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要如何在居家空間中建立一個有秩序感的環境呢?
- 固定的位置:孩子會用到的物品要有固定的位置,位置安排盡量是方便孩子自行取放的。
- 規律的生活作息: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要是有次序性的規劃。
例如:睡前要先刷牙→聽床邊故事→和爸爸媽媽說晚安→熄燈睡覺 - 觀察孩子生活中的習慣:孩子的秩序不一定是由成人建構的,有些習慣是孩子在不經意間慢慢養成的,成人可以觀察孩子生活中的小習慣,在合理範圍內允許孩子自己建立某些生活中的秩序,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 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當成人熟悉孩子生活中的秩序或習慣後,可以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維持秩序感。
例如:家長發現孩子會習慣在睡覺前自己鋪好被子再聽床邊故事,成人可以把睡覺的預備動作往前推半小時,讓孩子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自行完成一系列的睡前準備。
- 雙贏法則與秩序感:
明明通常從幼兒園回家過後,習慣先和爸爸媽媽共讀一本繪本在去玩玩具,當明明開始玩玩具的同時媽媽會去準備晚餐,有一天由於晚上家族要在家中聚餐,下課回家後請明明先去玩玩具,希望等到備餐玩再和明明共讀繪本,但明明很堅持要先共讀繪本再去玩玩具。
有些家長觀察到孩子如上述這樣的行為後,會解讀成孩子過度「偏執」,甚至會為了讓孩子「更懂得變通」,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刻意去改變孩子作息,或許對成人而言作息的先後順序都差不多,但無形之中也是在破壞孩子的秩序感,成人的應該是引導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助力,倘若偶爾因不可抗因素,需要改變孩子的生活作息你利用「雙贏法則」和孩子溝通:
- 事先告知孩子今天會有什麼是情影響孩子的作息,以及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今天晚上家裡會有客人,所以爸爸媽媽一回家需要先準備晚餐】 - 和孩子討論如何調整作息,先聽聽孩子的提議,成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提議,討論方案的階段都不要對於他人的提議有任何評論。
【那麼我們的故事時間你覺得要怎麼辦呢?你想要先跟爸爸媽媽一起備餐嗎?】 - 針對每個方案提出優點及缺點。
【如果你跟爸爸媽媽一起備餐我們會更快完成備餐,但是故事時間就要移到睡前】 - 做出決定(投票或是協商)從分析過後選項當中做出決定。
(透票時將孩子視為獨立且成熟的個體,孩子跟成人有相同的決定權) - 共同規畫執行的細節,並確實執行。
【故事時間就要移到睡前我們要提早十分鐘開始睡前準備】 - 評估實施成效,並進行調整,實施過後有任何需要修正的地方都要與孩子討論。
- 外部連結補充:
林惠雅 -《孩子,你怎麼啦?》